长沙诺舟:打造员工终身教育体系
作者:柳婷婷
发布时间:2014-05-27 09:45
来源:柳婷婷
在长沙诺舟大药房(原双舟大药房)内,所有员工都将获得企业内部的“全能之星”称号作为目标,因为这不仅仅与个人绩效挂钩,更是自我进步的一种象征与荣誉。在诺舟的1300名一线门店员工中,超三分之一已经列入到了“全能之星”队列,而所有员工从实习期过关后,便要踏上“积星”之路——直至积满十颗星。
先学“内功”再学“招数”
诺舟大药房董事长易军告诉记者,在长沙这个盘龙卧虎的市场上,诺舟要生存要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唯有“专业”:一线门店人员既要懂得药理知识,更要懂得对症给药。他将门店人员的专业比喻成武林高手所必备的“内功”,而销售技巧则只是“招数”。“内功须十年打坐积累,而招数一学就会。”“内功是别人知道你怎么回事,但想学也没办法。”所以,如果先把招数教完了,所有人就都会去走捷径,但易军坚持:必须先练内功。
诺舟门店人员的内功深厚程度,便是与积累的“星”数密切相关。但实际上,即使一颗星没有,只要有诺舟的实习期满证明,即使是在诺舟实习期淘汰的,外面的单体药店也愿意开出比诺舟多出1000元工资的待遇。单体店公开挖墙脚,让诺舟流失了一部分花心血培养的新员工,不过,包括管理层在内的1500多名员工中,2013年在职一年以上的员工离开的仅12人,这里面还有两名是被辞退的。
实习生被人挖的背后
诺舟的实习生被挖墙脚,这还要从 “湘麓(医药)中等职业学校”说起。这个学校的董事长,就是易军。学校的早期重点工作是为企业自身定向委培门店专业人员,渐渐在业内引起注意,便有全国各地的连锁企业开始向其“要人”。“新兴郭总(郭生荣董事长)、怀仁林总(林承雄董事长)问我要50个人,但我必须给自己留300个,剩下的给他们最多每人分20个。”
今年学校的招生计划是500人,但学生还没招到,预备劳动合同却早就准备好了。最让用人单位放心的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有一年时间的诺舟实操见习经验,而带队的见习老师全部是诺舟全职带教的骨干店长。
那么,这些老师如何选拔而来?易军告诉记者,今年已经选出了20位优秀员工作为后备带教老师,但最终能脱颖而出的,则不会超过10个。选拔观察的时间是一年,直至明年春季,才会最终敲定。“带教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薪资水平比一般的店长也要高,当然这也与个人发展意愿有关。”易军介绍到。
进入学校的学生,学习重点有一般的文化课和基本的药理药学知识,但到了见习阶段,则开始重点倾向于药品销售工作。“从这个药是治什么病到这个病需要用哪些药,听起来一样,实际上相差很远。”易军在总结学校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后认为,以前他们严格要求学生熟知药理药学知识,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到后来却发现这部分学员的专业功底很扎实,但销售能力却比不上社会招聘的非专业人员。问题正在于前者只知道“这个药是治什么病却并不知道一个病需要用哪些药”。因此,在见习期最重点是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起来。
实习期对理论知识的提前“演练”,除了奠定专业基础外,更重要的是提前感受到了职业生涯的节奏。“学校的氛围与职场有着天壤之别,让他们从一个学生转变心态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需要在见习及后面的实习中不断指导。”
而真正进入职场角色的还是从实习期开始。能进入实习期,意味着已经通过了诺舟的第一步考察,如果在接下来的实习期合格通过,才正式进入“全能之星”的征程。
换言之,三到三年半的“理论+实践”积累,考察通过后才具备后面继续教育的资格。因此,诺舟一名实习生的“功底”,与一般的中专毕业生相比也就拉开了差距,更关键的是,他们具备再造的基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诺舟会被其他企业高薪挖“实习生”。
一路考“星”
罗娟娟是诺舟的一位店长,她同时也是诺舟的一名“专业之星”,接下来考完呼吸系统专业知识的“口试”,积满最后两颗星,她就要成为值得骄傲的“全能之星”了。易军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晋星”之考,一般耗时两到三年,而有的人则可能永远也拿不到。“因为真的好难考。”就连他自己,到现在也不过才积累了两颗星。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考试,可以形容成诺舟员工的三种状态。易军将正式员工的再教育统称为“说明书工程”,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掌握说明书上的知识,但背后延伸的是对整个药理药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巩固。
学习、考试全部都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进行,“不来是自己的损失”几乎成为所有员工的共识。因为,学到的知识是属于自己的,通过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实现“晋星”后的升职加薪是属于自己的,提升了专业服务水平,在服务顾客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尊重也是属于自己的。“大团队里几个专业高手不算专业,要全员专业素质过硬才是真正的专业。”易军以此作为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高目标。
而在扎实的专业“内功”基础上,再开始接触销售技巧的“招数”,员工不仅学得快,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我不怕员工专业很好但不会卖药,我就怕专业很差却很会卖药。”易军说。
而他认为,在资本冲击、市场压力下,中小连锁需要思索的是“自己的企业内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他的答案就是:永远的差异化才是核心竞争力,而差异化,唯一的答案就是——专业。
接下来,他还打算将自己内部人才培养的机制复制出去,替其他连锁培养教官。“15天,给每个连锁培养5名教官,他们结成一组,吃住全在一起,白天学,晚上消化,结合当天所学,根据自己企业实际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第二天专家点评,直至可以落地。”易军全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目前,他的这种“魔鬼式速成”培养,已经在中盟内部有了不少反响。记者大胆猜想,接下来,诺舟或许有可能成为一所“专业化技能与运营的大学校”。
(记者:陈小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