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管家制胜法宝:糖友的四种典型心态与干预方法
作者:湘麓文化部
发布时间:2016-12-26 15:48
来源:湘麓文化部


拜廷糖尿病生活馆糖专员 陈慧
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湖南诺舟大药房拜廷糖尿病生活馆的一名 “糖专员”,因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要想做好糖专员的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工作中我发现人们对疾病的担忧是最常见的心理状态。那么,糖尿病人有哪些常见的心态呢?作为一名糖专员,又应该如何根据患者的心态给予针对性指导?
典型心态一 过度惶恐谨慎
来门店监测血糖的大多是血糖控制不稳的患者,有时你会发现这么个有趣的现象:患者一手拿着口服降糖药,一手拿着一包零食;一手拿着胰岛素注射液,一手拿着糖果巧克力。血糖高了,吃药/打胰岛素,药物刚刚起作用,低血糖又来了,赶紧补充糖果零食,又把血糖带高了,如此反反复复。
40岁左右的贺叔叔是门店的常客,3个月前被确诊患上糖尿病,来监测血糖时手里总会拿着牛奶、腰果,现用的药物治疗方案是早上口服吡格列酮片15mg,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6u,外加一天3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5g。某日早餐后测得血糖为4.6mmol/l,他马上慌张起来,赶紧吃零食,结果午餐2h后血糖又飙到了14.2mmol/l。通过交流发现,贺叔叔主要是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加上早餐测完血糖后吃了2包腰果、1瓶牛奶才造成血糖的波动。我建议他放松心情去散步,微微出汗即可。第二天贺叔叔的早餐后血糖为7.8mmol/l。于是我耐心地解释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劝解他不妨在稳定饮食、运动、药物配合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情绪调节上,不要过多关注血糖值的波动,这样血糖自然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典型心态二 无所畏惧之心
高阿姨今年46岁,是门店的老会员,近段时间测得其空腹血糖在9~11mmol/l、餐后2h血糖在13~15mmol/l之间波动,已经确诊为糖尿病6个月了。但她认为自己身体很好,没有典型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只是血糖偏高点,没有多大的问题。因此,时常不按时吃饭,不按时作息,因为喜欢旅游,期间的生活更为没有规律。近几个月旅游回来后感觉腰酸背痛,体虚乏力,高阿姨还是满不在乎,贴了膏药并口服了西洋参,结果并不见效,反而更加严重。我们赶紧给她测了血糖,结果空腹血糖8.7mmol/l,早餐后2h血糖12.9mmol/l,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周围神经病变,医生给她开了1个月的甲钴胺。
后来高阿姨再次来到店里,我细致地给她分析了她这次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她自己太过大意,没有把自己的糖尿病当一回事。我告诫高阿姨,以后一定要严格监测血糖,坚持饮食运动调节,按照医嘱服药。经过这件事情,高阿姨重新认识了糖尿病,开始认真对待糖尿病。
典型心态三 跟风盲从
退休在家的许多中老年人对糖尿病各方面都非常重视,经常去养生馆听课理疗,购买相关产品。彭阿姨近几日监测空腹血糖波动在7.2~11.7 mmol/l之间, 早餐后血糖波动在10.2~16.1mmol/l之间,饮食运动无大变化。询问得知,彭阿姨在养生馆购买了1万元左右的人参阿胶产品,据说能提高免疫力。我查询得知,该产品成分为葡萄糖、阿胶、麦芽糖等。且不说CFDA网站上根本查询不到该产品,其成分中的葡萄糖属于单糖,直接吸收入血,是彭阿姨最近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会更风或听信别人购买各类保健品,结果不仅错过了控制血糖的最佳时期,还花了冤枉钱,。于是我提醒彭阿姨,要警惕虚假宣传,一旦发现有糖尿病的前期征兆或初期症状时,应该去专业机构或正规医院就诊,接受治疗。
典型心态四 追求健康之心
周爷爷今年84岁,表面上看起来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实际上他患糖尿病已经8年了,以前都是自己注射胰岛素。周爷爷平时很注重身体锻炼,散步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下雨天则在家做老年操。此外,他还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现在他已经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药了,也会经常来生活馆了解糖尿病的知识,与糖友交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闲适的心态,规律的生活,悠然自得的心态,展现了老年人健康快乐的退休生活。我经常在举办患者小班教育的时候把周爷爷邀来,让他分享控糖心经。在他的鼓励下,有好几个糖友都改掉了原来的不良的饮食和作息习惯。糖友教糖友,有些时候也是一种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的最好方法。
上面就是我作为糖专员在服务患者过程中总结的几种典型心态,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个糖友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与患者沟通。
/指导:拜廷糖尿病管理学院院长 佟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