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校企一体培养职业人才
作者: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0-03-26 15:24
来源:教务处
一、摘要
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由湖南诺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举办的医药类职业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指导下,校企无缝对接,依据医药类专业职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体化育人机制,校企统一行动,践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职业人才培养瓶颈,为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技能型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生入学时即被用人企业预定。
二、实施背景
社会药房岗位为社区百姓提供健康服务,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比较全面的医学、药学、中医、中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服务能力,由于办学主体的单一性、局限性,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与一定程度上岗位脱钩,学生实习过程几乎与学校脱钩,传统的药学类专业“理论+实验+实习”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与社会药房岗位存在差距,行业内各大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大中专院校培养的医药类专业毕业生来到企业后,都需要企业内训一年以上方可独立上岗,适应岗位的医药类职业人才紧缺已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2012年以来,作为本土主要医药连锁企业之一,湖南诺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举办了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启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三、工作目标
学校与诺舟大药房共同建立和打造校企一体化育人平台,对接社会药房职业岗位,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针对学校开设的中药专业和商品经营专业,共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毕业标准、共同开发教材,教师与师傅交叉任职、实践与理论工学交替、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解决行业企业对口专业人才需求。
四、典型做法
1.学校和企业管理层交叉任职、教师与企业员工交流任职,打造校企一体化办学平台。
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以来,学校校长进入企业董事会,参与校企一体化决策;企业总经理进入学校董事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决策,学校管理层和企业管理层思想高度统一,明确了学校和企业的定位,确定各方在中药和商品经营专业建设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工作目标,建立以学校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实施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交叉流动任职,教师在学校任教两年即到企业任职一年,企业一线专业能力较强的专家经选拔,参加教师能力培训考核,达到教师基本条件后,可以选聘为学校专职老师,教师、师傅一体化的双师型队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确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定位为在校学生的实践训练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选拔及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基地,负责配合学校建立带教老师选拔成长激励考核机制和实践带教体系;负责做好带教老师的选拔、专业培训、学员实践带教;负责配合学校建立从员工成长为专职教师的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做好专职教师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负责配合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负责与学校共同实施岗位教学、评价,提供实践实训平台,指定通过培训考核上岗的带教老师按教学计划实施带教;负责按学校实习教学考评学分体系,组织对学生的岗位考评;负责与学校共同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资格考评认定。学校定位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核心主体,负责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拟定与完善;负责校企合作模式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沟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在校实施与在企跟踪。
3.对接职业岗位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毕业生仍然难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脱节,教师与职业岗位脱节,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或重视度不够,为此,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目标和学生成才目标相结合,确定办学目标显得十分必要。
学校所有教师均来自企业一线岗位,了解一线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组织教师依据企业岗位人才标准和学生现实基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一名优秀的社会药房一线药师为准,对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与一线岗位和学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对了,目标清晰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基本能满足企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
4.校企共同建设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一线岗位带教老师与学校课程教研老师分工合作,负责课程教材和训练方案制定和修订;聘请行业专家负责审核课程体系内容的专业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校企共同完成开发专业课程教材30余本。
基于专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现实基础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有专业课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以岗位项目流程为导向,建设系统的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社会药房一线岗位在开展药学服务过程中,通常涉及医学、中医、药学、中药、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同时兼备顾客心理学、患者心理学的知识,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难以实现岗位需要,对于中职生来说,岗位能力的建设,建立岗位流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项目课程基本没有国家统编教材,校企师资团队结合企业职业岗位,以岗位项目流程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共开发《素养体验修炼课程教材及训练方案》7套(12本)、《健康顾问专业知识课程及训练方案》12套(32本)、《健康顾问专业项目实操技能课程教材及训练方案》17套。为适应岗位变化,教材编订采取“每3年大修改调整一次、每年小修改调整一次”(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5.校企共同培养师资队伍。
传统职业教育教师一般没有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对专业知识较为熟悉,但不了解一线岗位的素养标准、技能要求、知识的专门性和针对性。为此,学校与湖南诺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开展校企一体化培养师资队伍。
①校企共同拟定合格师资选拔基本条件。
心态评价过关(热爱教师职业);知识考试过级(够用);技能评价过关(娴熟);
素养评价合格(教师职业素养、企业岗位职业素养)。
②校企共同拟定一线岗位员工晋级教师机制。
企业依据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标准制订专业晋级机制,制订带教老师培养机制和选拔晋升通道、教师选拔晋升通道和相应激励措施。
③校企共同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所有教师在企业顶岗一年以上,门店一线岗位带教老师经选拔考核合格进入学校,参加教师素质训练,成为见习教师、实习教师、助教、讲师;在职教师每两年在企业顶岗一年以上。
6.校企共同制订毕业标准,共同实施“1+X”认证。
①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毕业标准,校企共同参与学生质量评价。
校企共同制定毕业标准,形成学分评价体系。学分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学分、项目(课程)实操学分、综合素养学分。其中,课程学分由学校或企业组织考试考核评价;项目(课程)实操学分由企业带教老师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采取过程评价、综合考核评价;综合素养学分由学校或企业依据日常行为表现记录,采取过程考核评价。
②学生质量校企共同评价结果的运用——“1+X”认证。
毕业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学制期内达到毕业标准学分,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
诺舟麓才健康顾问资格证书:学校与企业依据学分体系评价,达到健康顾问资格评价总学分者,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学校与企业联合颁发的健康顾问资格证书。学校在确定招聘毕业生的企业时,指定招聘企业必须达到学校指定的基本条件方可来校招聘毕业生,要求招聘企业必须管理规范、有一定规模、认可学校培养模式、认可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中明确要求企业对获得健康顾问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定薪起点比仅取得毕业证书的毕业生高200元至500元/月。该证书已成为行业认可、企业认可的行业金牌证书,含金量相比一般职业院校毕业证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更高,证书持有者能够得到行业内企业的高度认可。
7.开展工学交替学习模式,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做到学校里老师教学生、企业中师傅带徒弟并重的现代学徒制。
一年级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期间,同步进入企业观摩学习;二年级学生采取半个月在校学理论,半个月在企业一线岗位学习。专业学习内容打破学科体系,学习以企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理论学习后,即下企业由企业师傅按教学计划手把手带教实战,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明显。
8.主要工作成效。
①学生毕业即能上岗,有效提升了毕业生适岗能力,缩短了毕业生适岗期。
目前,全国医药零售行业迅猛发展,社会药房遍布社区、乡村,社会药房连锁率达60%以上,人才紧缺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已成为各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大中专院校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药房健康顾问岗位需求。因为学校不具备独立培养合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条件,导致毕业生眼高手低,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不足的现象明显。大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真正正式上岗,独当一面。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使毕业生能达到毕业即能上岗,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完全满足企业职业岗位工作需要,有效提升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目前,这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受到各大医药连锁企业广泛好评,很多企业宁愿选择湘麓的中专生,也不选择该专业的大专生。
②有效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传统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而且不能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单一化和教学条件的局限性无法满足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教学内容沿袭了学科教育的体系但与职业岗位需求不适应;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难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不断发展的变化,知识、技能、素养结构难以对接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学校不具备足够的工位和实战工作环境,实践实习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学不到位,导致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脱节;教师大多不具备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八年的教育实践,学校实行的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办学形成了校企从上至下、思想高度统一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结合企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有效地实现了办学目标。
9.未来发展。
①进一步提高校企管理层办学思想融合度。
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以来,学校管理层与企业管理层交叉任职,进一步统一办学思想,促进校企一体化的融合度。
②促进校企人力资源平台资源共享共管。
进一步完善机制,企业岗位人员经申请、选拔、考核合格可以进入学校专职教师、一线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岗位,学校老师定期进入企业一线岗位;配套校企人力资源薪资评价与晋升晋级体系,企业岗位人才技能、素养评价嵌入教师专业技能及素养评价标准。
③进一步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企业针对员工,营造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氛围;学校针对学生,营造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氛围。
学校官方微信
